【中國儀表網 儀表】從蘇北灌溉總渠引流,一條管道蜿蜒36公里,穿越射陽河,一路延伸至江蘇阜寧城東水廠。6月17日,記者在現(xiàn)場看到,通達水廠的最后一站——阜寧開發(fā)區(qū)蓮花湖界河橋下,一截截送水鋼管從水底穿橋而過。蘇北灌溉總渠是阜寧繼通榆河后新辟的第二水源—— 一條安全保障線。
“投資2.4億元,日供水量10萬噸,城東水廠灌溉總渠水源工程列縣政府今年為民辦實事工程之首。2月份開工,國慶前就可通水。”阜寧縣水務局局長蔡其洋說,供水水源單一,難以應對突發(fā)性水事件。去年底,阜寧決定開辟第二水源,再添一支供水主力,確保百姓飲水安全無憂。
早在2013年國慶節(jié),阜寧就在民生賬單上亮出大手筆,拿出7.5億元,相當于2012年縣本級財政可支配收入的三成,升級改造供水管網,讓全縣69萬吃水困難的農民徹底告別地下水、溝河水,吃上安全潔凈的自來水。率先實現(xiàn)城鄉(xiāng)供水一體化,阜寧為蘇中、蘇北48個存在飲用水不安全人口的縣市提供了區(qū)域供水新樣本。
“我們住得這么偏僻,也能和縣委書記喝一樣的水,流泉村這個名號算起對了。”17日下午,從麥地回到家,羊寨鎮(zhèn)流泉村七組高樹早打開太陽能,沖了個舒服的熱水澡。“過去,水比油貴,吃飯用水都是難題。小水廠要么水送不上來,要么就是一兩頓飯供水,那日子水指揮人。后來家家打井,可是地下水硬度大,腎結石、膽結石成了村民們的‘流行病’。”如今,清冽甘泉流進農家,小小水龍頭帶來新生活,老高家24小時都能喝上潔凈水,門前那口水井已封蓋兩年多。
“當年,省內許多兄弟縣(市、區(qū)),甚至全國一些地方都來參觀學習,主要看我們區(qū)域供水怎么破題,如何推進。”縣水務局副局長騰秀芹說,今年,天津濱海新區(qū)、重慶渝北區(qū)等地,以及省內一些縣(市、區(qū))再度上門,水利部農水司、灌排中心也派人來調研,這次主要看管理,學服務!
“飲水安全是百姓最基本的幸福保障,也是生活狀況改善的重要標志。讓百姓吃上放心水,并不意味著供水服務從此畫上句號。在提供安全飲用水的同時,還要向優(yōu)質服務和精細管理延伸。”阜寧縣委書記顧云嶺說。
走進三灶鎮(zhèn)磚橋村三組徐秀梅家,廚房的水管上接一只“三通”,自來水便流進豬圈,10只小豬跑到感應水龍頭前,伸出舌頭就能喝到水。70多歲的徐秀梅說,去年冬天,家里水管凍裂,水漫金山,縣水務公司修理員接到電話很快趕過來,排水、堵漏、換管,一直忙到深夜。修理工們到處奔忙,縣自來水公司總經理蔣明輝也幾夜未合眼:“那幾天氣溫太低,報修電話被打爆了,我們承諾24小時服務,即使是特殊天氣的原因,也要立即趕到現(xiàn)場處理問題。”
“服務如何?24小時內就回訪。縣水務局對服務滿意度進行考核,并和工資掛鉤。”“5185”水務熱線平臺是縣水務局直屬下設機構,平臺負責人金春旭說,熱線就是“供水110”,城鄉(xiāng)38萬戶居民,電話打進來,無論是用水服務,還是水事糾紛,窗口就得有回應,有行動,“總不能讓服務熱線變冷了!”
農民繳水費,怎樣更方便?2013年,阜寧就在全國縣級首家推出微信繳費——“阜寧供水”,無線一點,繳費成功。在外打工的阜寧人再也不擔心家中的老人多跑路了。如今又運用物聯(lián)網技術,打造智慧水務管理信息平臺,在全國供水行業(yè)率先應用RFID電子標簽繳費卡及ATM自助繳費機。在羊寨鎮(zhèn)供水服務大廳,羊寨供水公司經理陳兆海拿過一張繳費卡,對著自助繳費機掃描,繳費只需投現(xiàn)金或刷銀聯(lián)卡,簡單方便。“無需插卡就能感應,而且縣域聯(lián)網,可異地繳納。”不過,對孤寡老人等特殊群體,上門服務的傳統(tǒng)一直沒丟。“每月下去一周,一共25個村,每村10戶左右。”前兩天,工作人員范曄到蒲鳩村失明村民李凡家,收了50元水費:“這筆錢,他能用好幾個月。”
(原標題:江蘇阜寧打造智慧水務 城鄉(xiāng)百姓吃上放心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