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通訊員徐立志 文海波)5月24日,大慶外圍油田三次采油開發(fā)一線傳來好消息,大慶油田采油七廠葡南油田微生物驅試驗順利完成第一周期現(xiàn)場注入,階段累計增油7400噸,大慶外圍三次采油技術由此進入2.0時代。
大慶外圍三次采油技術2.0版是將微生物驅油技術應用到三次采油開發(fā)中,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降解、乳化原油,降低儲層原油的黏度,增強流動性,實現(xiàn)特高含水期中低滲窄薄砂體油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。
利用微生物驅油,找到合適的微生物是前提條件??蒲腥藛T在實驗室模擬試驗區(qū)的地下油層條件,使用不同種類微生物開展評價研究,最終確定了內、外源微生物復合菌群體系。該體系可使原油黏度下降39.2個百分點,在室內物理模擬驅油實驗中,可在水驅基礎上提高采收率10個百分點以上。
“內、外源微生物復合菌群體系是以葡南油田原生的微生物為基礎,引入具有特定功能的外部微生物所組成的微生物菌群。這樣優(yōu)化的好處是既保留了內源微生物較好適應地層環(huán)境且激活后具有良好產氣性能等優(yōu)勢,又發(fā)揮出外源微生物具有較好的乳化和降解原油的作用,實現(xiàn)優(yōu)勢互補,從而提升微生物驅替原油的作用。”采油七廠三次采油項目部副經理孟玉娟說。
大慶外圍油田油層物性差,油層間甚至油層內部滲透性差異大。如何避免微生物沿高滲流通道白白流失,更好地發(fā)揮對中、低滲透層剩余儲量的驅動作用?“我們在微生物體系注入前運用聚合物調剖技術注入聚合物前置段塞,利用聚合物體系的阻力效應調整油層剖面的吸液能力。在微生物體系注入后注入聚合物后置段塞,形成隔離墻,給微生物創(chuàng)造一個封閉的生長環(huán)境,不受后期注入水影響。”采油七廠三次采油項目部科研人員李黨員介紹。
為了讓這兩項技術的聯(lián)合應用發(fā)揮出1+1>2的作用,在注入前置聚合物段塞時,科研人員創(chuàng)新采取聚合物濃度梯次調整的注入方式,逐步提高聚合物濃度,實現(xiàn)對不同滲透性的儲層分級精準調整,確保了微生物體系在油層中均衡推進,真正起到挖潛剩余油的作用。第一階段注入結束時,試驗區(qū)注入壓力較注前上升1.2兆帕,吸液層比例增加9.3個百分點,吸液變好層數(shù)比例達60%,油層動用程度提高4個百分點以上,地層條件明顯改善。
科學的注入方式使微生物驅油的作用很快顯現(xiàn)。試驗區(qū)18口油井,13口井見效,受效井與見效前對比,單井日產液穩(wěn)定,日產油增加2.4噸,含水率下降12.6%。截至目前,采油七廠葡南油田微生物驅試驗區(qū)日均產油增加26.2噸,含水率下降6.5個百分點,提高采收率1.38個百分點。
標簽:
相關資訊